如果你39歲得了重大疾病,你會45歲才治療嗎?


Reader晚安,你好:

先說結論:不會嘛!

「怎麼可能,開什麼玩笑...」

「這跟財經有關係嗎?跟個人投資理財有關係嗎?退訂了。」

我只是打個比方。

顯然,絕大多數台灣人都不會在39歲時生重病,延宕至45歲時才去治療,因為那樣太晚了。但,我看到一組很有趣的調查數據:台灣人平均開始準備退休的年齡是39.63歲,但真正行動的年紀是45.15歲;尚未退休者有41.7%希望在60歲前離開職場,認為自己能做到的人卻縮減至26.6%,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(35.3%)認為自己在65歲以後,還是得繼續工作。尚未退休者因為各種生活支出的擠壓,有多達70.4%每月準備的退休金在1萬元以下。

同時,多達48.1%的民眾表示,自己不能接受勞保改革以減少給付的方式進行,也有46.7%民眾可接受延後退休。

這一長串數據結果,反應了很多現實。

先說第一個觀察,問題意識與行動意識。我仍然強烈認為,退休需要長期準備,才能找到自己身心足以適應變化的方法與途徑,很難照抄他人做法;決不是今天躺下去,明天起來忽然就成了退休計畫通這麼簡單。但從39歲產生問題意識,到45歲終於有了行動意識,這個醞釀期實在太長了!我注意到,連我熱愛的蘇格蘭威士忌基本都只要在桶中陳年三年,台灣人發現自己很可能沒錢退休,就這樣一個念頭,只要excel輸入幾行公式就能跑出結果來,竟然要在腦海中陳年6年!

第二個觀察是,尚未退休的台灣人,有相當比率已經意識到退休危機,願意以延後退休,換取較多的退休金。對退休金的重視提高了,其實這是好事。無論勞保改革如何實施,得到何種成效,我們大多數人隨著壽命延長,都很可能會在65歲後繼續工作;這並不是壞事,我們可以好好思考,什麼事情是我們老了也可以做,而且還能保有熱情地做?年輕時的答案,未必是真正適合自己,也未必是老了以後真正投入的事情,我們不見得會從事一份全職工作,所以更要多嘗試對焦,整合自己的興趣、熱情和能力,相信你和我都會慢慢的從艱困與迷惘中找到零零星星的線索。

你有在準備退休嗎?你對退休的問題和想法是什麼?我也想聽你的想法。

周岐原

17年媒體經驗,因公被控告1次,在香港、新加坡獲頒財經新聞獎11次,發表文章逾1,200篇,編輯文章將近3,000篇。

Read more from 周岐原

Reader晚安,你好: 「照你說的,ETF只有好沒有壞囉?」前陣子,一位新朋友這麼問我。他聽我說完自己的投資方法,而且我從2016年開始就這麼做,讓他十分好奇,難道ETF是一種只賺不賠的工具嗎?投資ETF的風險會是什麼?我立刻回答,這決不是保證獲利的商品,如果有任何一種商品能「保底」,那必定是詐騙。 我解釋,我做的是指數投資,ETF只是實踐指數投資這種方法的工具,如果有其他工具也能達成這個目標,我樂於採用,(但應該很難有其他種工具);如果想學習指數投資,應該要把握幾個原則:長期持有費用盡可能便宜的ETF,該ETF的標的應盡量分散,且建立適合自己的股債資產配置,無須人云亦云。 至於風險,我說指數投資就是取得盡可能貼近市場的報酬,因此其承受的風險,就是相當於市場下跌帶來的負報酬風險,更精確的說,是在自己退休時正好遇到市場大跌的風險。如果這個風險出現,也許你可以減少提領,也許你可以晚一點退休,總之還是有可能賠錢,並非什麼只有好沒有壞的標的。但光是這樣,相信已經打敗99%金融商品了。 話雖如此,日前在錄影時,我卻學到了許多概念異想天開的ETF。...

Reader晚安,你好: 你會想:開玩笑吧,怎麼可能有人不知道自己持有比特幣,餘額又不是繼承來的!但還真的有,只是,他們是間接持有,投資人自己很可能不知情。 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 原來,今天的彭博報導指出,Vanguard(被譯為領航集團,或者先鋒集團,就是VT等「V字輩」ETF的發行商)透過許多檔旗下商品,已經持股Strategy這家公司2千萬股以上、約8%股權,而且隨著被動買盤進展,今年第四季預料就會成為第一大股東;VTI、VXF等ETF的投資人,正是在這種情況下,被動持有了Strategy的股票,無論你喜不喜歡比特幣。 有趣的是,Vanguard本身立場是拒絕加密貨幣的一方,該公司認為加密貨幣的本質「是投機的」,所以不打算推出加密貨幣相關商品,盡管市場上對比特幣ETF正趨之若騖。...

Reader晚安,你好: 過去半年,港股的IPO交易出現疫情爆發後久違的火熱景象,42家企業登上港交所,合計籌資1,067億港幣。這個現象從何而來?我相信是北京政府有意為之;無論如何,有好幾家重量級新股紛紛登陸港股,使得港股市場一時間熱鬧非凡。 首屈一指的新股當然是的寧德時代,它以A+H架構上市,單是寧德時代一家就籌資410億港幣,幾乎是全體籌資金額的4成之多;它讓港股終於有了跟比亞迪同樣正宗的電動車龍頭股,因此格外受到資金追捧:以往H股大多比A股便宜,但是寧德時代掛牌以後,反而是H股第一天即比A股溢價7%,而且溢價幅度甚至曾經擴大到19%之多,顯示境外資金對這種電動車巨頭的青睞。幾個月前,我剛好接受香港輝立證券分析師的訪談,期間分析師唯一詢問我看法的個股就是寧德時代,讓我充分感受到港股股民對其的注目。其實港股本就是一個高度有利大型股的市場,這次寧德時代掛牌,只是再次突顯這個特色而已。...